◎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来源,源自楚国令尹春申君和赵国使臣魏加的一段对话。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本名叫做黄歇。其他三位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他们四位中,除了今天要讲的春申君,其他三位都是君王后代。
"战国四公子"生活在战国末年,和荀子、韩非子基本生活在一个年代。当时,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诸候国的贵族们都在尽一切努力做两件事:一是阻止秦国入侵;二是让自己的国家生存下来。
想生存下来就得网罗人才,只有人才多了国家才能更加强大。当时除了诸侯们四处寻觅人才,有实力有抱负的贵族们,尽可能多地收养门客,拿钱养着他们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战国四公子"就是典型的代表,据史书记载,他们的门客人数都多达数千人。
这位春申君可真是个人物,他并非王公贵族出身,但是他年轻时四处拜师游学,所以见识广博,才华横溢。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楚顷襄王发现了,从此他的人生就改变了。
黄歇先是帮助楚顷襄王完成了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去秦国讲和。当时楚国已经不复强大,秦国却越战越勇。听说秦国准备攻打楚国,他作为使者来到秦国,上书给秦昭王,说现在的秦国好技术网和楚国其实是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如果秦楚两国打起来了那肯定是两败俱伤,让其他弱小的国家坐享渔翁之利,不如我们结盟,联手对付其他国家。秦王一听,这说得很有道理呀,就这样,秦楚联盟了。
这个艰难的任务竟然被黄歇完成了,楚顷襄王太开心了,黄歇也因此名气大增。
虽说秦国同意与楚国联手,但是也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楚国太子到秦国去当人质。楚顷襄王无奈之下,只好同意,同时为了稳妥起见,他派黄歇作为太子熊完的老师一起前往秦国。
这一去就是十年。黄歇很有能力,在秦国的日子里,辅助太子打入秦国上层社会,为有朝一日回国做准备。
十年后,楚顷襄王病重。这就意味着除非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熊完能够迅速赶回去,否则登上王位的就有可能是其他人了。但是秦国肯定不会轻易放走人质呀,黄歇上上下下做了很多工作,最终秦昭王同意让黄歇代替太子回去看看情况。这个时候王位之争已经白热化了,黄歇深知自己回去也不起作用,而且他和太子离开楚国十年了,楚国的政治环境也已经不熟悉了。
历史上能被我们记住的人物都得有点"惊天动地"的事迹,黄歇也一样。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做了一个有可能掉脑袋的决定:让太子乔装改扮,坐着好技术网打算送自己回楚国的车子逃走了。这就相当于他们联手欺骗了秦昭王,而黄歇留在了秦国处理后续事宜。
等到太子的车子走得很远了,秦国的军队肯定追不上了,黄歇才和秦昭王说明了情况。秦昭王大发雷霆,让黄歇自杀谢罪。这个时候黄歇当年结交的朋友就派上用场了。他原来游学时认识范睢,此时范睢已经是秦国国相了,黄歇和太子熊完在秦国的这些年,也一直努力维护和范睢的关系。范睢劝秦昭王说:"熊完太子马上就要当楚王了,这些年黄歇对他恩重如山,他即位之后一定会重用黄歇,我们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放黄歇回去,以后黄歇一定会对秦国好。"
秦王冷静地想了想,现在杀了黄歇确实没什么意义,便听从了范睢的意见。就这样,黄歇幸运地回到了楚国,太子熊完也顺利地当上了楚王,后人称他为楚考烈王。
熊完登基后,为了感谢黄歇,任命他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春申君黄歇在楚国一直很受重用,也曾带兵收复过失地,但是后来有一次他判断失误了,从此楚考烈王开始疏远他。
公米前241年,春申君已在楚国做了二十二年的令尹。由于连年受到秦的攻打,楚、燕、赵、魏、韩这五国准备联合攻秦,牵头的是楚国。可是楚国和秦国之前签订有协议呀,如果出兵,就相当于斯毁了之前和秦的友好约定,所以对于这事儿,楚考烈王并不是特别赞成。
但是楚考烈王曾经是春申君的学生,他的君位也可说是春申君拿命换来的,所以他对春申君一直十分信赖,于是他准备让春申君做这个决定。
春申君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这应该打啊。他打算让临武君统兵。赵国的使臣魏加用"惊弓之鸟"做比喻来劝阻他,说临武君曾经是秦的手下败将,骨子里怕秦军,不能担此重任。但春申君固执已见,坚持任用临武君为将领带兵攻秦。
事实证明,魏加的预测是有先见之明的。秦国开关迎战,诸侯联军很快就败下阵来,伐秦以失败告终。楚国也被迫把都城由陈(今河南好技术网淮阳)东迁到寿春(今安徽寿县),处境更加艰难。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