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咋一看这个标题如何与人保持距离,答案是肯定的,但仔细一想,答案正相反,受伤害的往往是熟人之间。
面对不熟的人,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彼此不了解,聊天也不会敞开心扉,说话办事也会与对方有一定的戒心。
熟人则不同了,一些所谓要好的朋友或闺蜜,往往对对方不设防,对对方掏心掏肺,以为能换来朋友的两肋插刀。但实际上呢,刀是插了,不过没插在肋上,而且插在自己心口上了。杀熟一词由此而来。
当然,好朋友是有的,朋友之间的忠诚行为也是有的,这都不能否认。
没有与对方有真正的了解,没有与对方有经得起考验的友情,万不可过于相信他人,用所谓的江湖义气蒙蔽自己的双眼。
高层次的人,深谙交往的道理,他们知晓分寸,会给自己和对方留有余地,所以选择保持适当的距离。跟大家讲个故事吧!
在一个飘雪的冬日,森林中有十几只刺猬冻得发抖。
为了取暖,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却因为忍受不了彼此的长刺很快各自跑开了。
可是天气实在太冷,他们又想要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又使他们不得不分开。
就这样反反复复,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在受冻与受刺两种痛苦之间挣扎。
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出一个适中的距离可以相互取暖而又不至于会被彼此刺伤。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也叫心理距离效应。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故事了,其中的寓意是告诫人们相处之时要学会保持距离,只有适当的距离才会使人愉悦。
动物的交往与人的交往是相同的,一个懂分寸、成熟的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会选择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份距离不是生疏,不是孤傲,而是保护自己、尊重他人、延续情谊的原则与道理。
保持适当的距离是为了保护自己。当我们结识了一个新朋友,为了展现自己的热情,往往对朋友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朋友需要钱时,我们慷慨解囊;朋友遭遇挫折时,我们嘘寒问暖。久而久之,他们对我们产生了依赖,遇到一点麻烦,就来找我们索取,有时因为自己不帮忙,就立马翻脸不念往日的情分,开始唾口大骂,或是对我们人身攻击。前段时间“大衣哥”家门被乡亲踹的事例上了热搜,那时网友一边是对蛮横无理、不知感恩的村民口诛笔伐,一边是对“大衣哥”的同情怜悯和愤愤不平,现在想来,如果“大衣哥”能够与村民保持适当的距离,不那么菩萨心肠,不那么无节制、无原则地帮助村民,是不是就不会发生那样的让人心寒的事情了。
与人交往,学会保持适当的距离,学会保护我们自己,这不是自私自利,这是做人的本分。
保持适当的距离是为了尊重他人。三毛曾说:“朋友之间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的确如此,即便是闺蜜,我们也要尊重对方,不侵犯对方的隐私,这时候便需要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对朋友,要坦坦荡荡,但没有规定朋友之间就一定要毫无保留;对家人,要真心真意,但没有规定我们不能有自己的小秘密;对邻居,可以无话不聊,但一定要知晓分寸,不要东家长,西家短。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的隐私,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是尊重他人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保持适当的距离是为了让我们的情谊更长久。梁实秋的《谈友谊》里写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淡所以才能不腻,才能持久。\"过分热情会使朋友感到警觉,甚至厌烦,这份友谊也不会长久,而恰如其分的距离则使人舒适、放心,我们与朋友才能更和谐地相处。
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也是一样的,经常听到父母抱怨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听话。但是,我想说,如果父母能够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离他们不要那么近,不要过度窥探他们的青春秘密,是不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争吵和冷战的次数就更少了;有时,也会有同事向我们诉苦,忙孩子的教育,忙工作,还要抽空看望老人,爸妈还嫌我不够孝顺,这么久才回家一趟,真是累啊。其实,我想问,我们是不是离父母太远了?保持适当的距离,常回家看看,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也会像童年时那般美好幸福。
无论什么年龄,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是对陌生人,是对朋友,还是对家人,学会保持适当的距离,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距离产生美\"的幸福与安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