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刘驾《苦寒吟》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杜甫《公安县怀古》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孟郊《苦寒吟》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李白《冬日归旧山》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诗经小雅角弓》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原文: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唐)白居易
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赏析:“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
“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刘驾《苦寒吟》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杜甫《公安县怀古》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孟郊《苦寒吟》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李白《冬日归旧山》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诗经小雅角弓》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1.下雪了,却发现雪根本没有我的心冷。
2.纯洁的雪,终究是白了我的整个世界。
3.是不是下着雪我们不打伞,就能一起到白头。
4.下雪了,我沉浸在这梦幻的世界中,不想醒来。
5.雪不会一直下不停,你会不会一直在我身边?
6.忽然下的那场雪,飘的那么纯洁,将我埋葬在了你的世界。
7.不管雪天,阴天,还是晴天,见到你就是晴朗的一天。
8.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9.知道雪为什么是白色的吗?因为它忘记了原来的颜色。
10.雪掩盖了世界的荒芜,却掩饰不住自己的苍白冰冷。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夜雪》
【内容】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全诗诗境平易,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1.下雪了,却发现雪根本没有我的心冷。
2.纯洁的雪,终究是白了我的整个世界。 3.是不是下着雪我们不打伞,就能一起到白头。
4.下雪了,我沉浸在这梦幻的世界中,不想醒来。 5.雪不会一直下不停,你会不会一直在我身边? 6.忽然下的那场雪,飘的那么纯洁,将我埋葬在了你的世界。
7.不管雪天,阴天,还是晴天,见到你就是晴朗的一天。 8.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9.知道雪为什么是白色的吗?因为它忘记了原来的颜色。
10.雪掩盖了世界的荒芜,却掩饰不住自己的苍白冰冷。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